徐汇区:救死扶伤,守卫生命——卫健系统无偿献血者群像

  • 发布日期:2021.05.27
  • 作者: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
  • 浏览:8232次

        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人。工作时间,他们致力救死扶伤;闲暇时光,他们又积极参与公益,守卫更多生命——他们,就是卫健系统中的无偿献血者们。他们接触无偿献血的初心与时机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在初次献血之后,他们都成为了固定献血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近其中五位无偿献血者的生活,听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熊翔,58岁,中共党员,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医生。

        首次无偿献血:1997年(34岁),累计献血:9200ml。



        对于身为医院输血科主任的熊翔而言,血液是他每天打交道的对象。熊翔将自己管理的血库比作“医院的大肝脏”——足量的备血对于很多手术至关重要。事实上,熊翔初次参与无偿献血恰与一场手术相关。20多年前,熊翔还在江汉油田中心医院工作时,医院收治的一位患者因肠子癌变程度高而在术中发生大出血,一时间医院内储备的A型血全部用完。危急关头,熊翔自告奋勇带头献血,更多的医生受到鼓励纷纷效仿,手术因此得以顺利完成。



        这次经历让熊翔久久无法忘怀,从此他开始定期献血。医生的日常工作极为忙碌,因此他常常会利用午休时间来献血。看着自己愈积愈厚的献血证,熊翔总会有一种数存折般的满足感。身为中共党员,他不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带动身边人一同参与献血。在熊翔通俗易懂的解释下,他的同事与朋友纷纷放下了对无偿献血的成见,并心悦诚服地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

        

        孔德伟,46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生。

        首次无偿献血:2002年(27岁)  ,累计献血:8000ml。



        工作于放射科的孔德伟直接接触手术的机会并不多,但作为曾经的医学生,血液对临床的重要性,他早已深有体会。2002年国庆节,他在家乡新疆库尔勒市偶然间路过一辆献血车时,立刻决定以无偿献血的方式为祖国庆生,而这也开启了孔德伟的献血之旅。在家庭聚会中,他也常常会和亲人宣传无偿献血的积极意义,并带动身边多位亲属参加无偿献血。



        得益于大家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孔德伟的母亲在一次住院用血之后获得了费用全免的优待——母亲的用血经历也坚定了孔德伟继续献血的决心。出于母爱,孔德伟的母亲对儿子参加无偿献血仍有些许担心,但她并没有阻止儿子的行为,只是不停地叮嘱他献血后要多补身体。“我觉得献血的意义不在于献了多少血,而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献血近20年的孔德伟有着这样的体会,也正是这一心得让他在献血的道路上继续执着地前行。

        

        张步升,42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胸科医院医生。

        首次无偿献血年份:1999年(20岁),累计献血:1000ml,单采血小板26个治疗量。



        拥有17年党龄的张步升自入党那天起,就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与此同时,“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的医学生誓言亦时时萦绕于他的心头。因此在大二时,张步升便自发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并由此开始定期献血。进入工作岗位后,身为党支部委员的他不仅坚持参加无偿献血,还会鼓励身边的朋友、同事加入到这项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除常规献血外,张步升还多次捐献血小板,这都源于他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孤儿患者。工作于心外科的他曾遇到一位因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而需动手术的小孩,孩子手术进行前需要准备单采血小板。由于大众对捐献血小板的了解并不多,医院血小板库存不足,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开展。当时还不了解血小板捐献的张步升抱着对患儿早日康复的期许,默默地去中心血站进行了捐献,所幸后来患儿也得到了及时治疗。在张步升看来,无偿献血就是用微薄之力为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他表示,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在献血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杨烨,29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剂师

        首次无偿献血年份:2011年(19岁),Rh阴性血,多次参与应急献血。



        “下次如有需要,别忘记通知我呢!”,90后阳光大男孩兼药剂师杨烨在参加完一次徐汇区Rh阴性应急献血活动后说。2011年第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后,杨烨才得知了自己血型的特殊性。带着惊讶与自豪,他加入了徐汇区Rh阴性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队。由于大量储备稀有血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杨烨开始肩负起比定期献血更为特殊的使命——应急献血。杨烨已经参与了4次应急献血,而其中一段为孕妇献血的经历最让他难忘。



        在杨烨看来,献血既能让自己了解身体情况,又能为患者带来希望。在积极参与献血之余,杨烨也报名参加了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服务队。很快他将参与相关课程,接受培训后的他也将为社会带来更多力量。

        

        章颖,29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

        首次无偿献血年份:2011年(19岁), 累计献血:4900ml。



        从小在所受教育的影响下,90后姑娘章颖从未认为献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是一度默认“到年龄就要去献血”。终于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她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并由此拉开自己定期献血的序幕。在开始献血的最初几年,章颖的体重都只有刚刚达标,但她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而对于无偿献血,章颖也倍感放心,“要相信现代正规采血的安全性,没有感染传染病机会的”。



        如今,章颖献血的足迹已经到达全国四座城市。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医生,章颖认为定期献血就是一种无声的奉献。工作期间,章颖切身感受到医院对于血液的需求量之大,“医院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待着救命之血,未来我们和身边人可能也会遇到需要爱心的时刻”。因此在她看来,广大群众的主动挽袖极为重要——这既是对他人生命的守护,亦是给自己的健康储备。

        

        从“六零后”到“九零后”,这些来自卫健系统的无偿献血者们正带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前行。他们的背后是数以万计无偿献血者的默默努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与付出,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守护。而无论是献血者还是用血者,他们的生命都在血液交汇的那一刻获得了绽放。